小小苕尖托起残疾夫妻致富大梦想

2018-06-25 16:50   孝感晚报   韩和平 肖冰

丈夫腿有残疾干不了重活,妻子失去左臂,家里有两个孩子,这一家是村里第一个建卡立档的贫困户。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夫妻二人租了上百亩田地,种上绿色美味的苕尖,踏上了脱贫之路,并赢得了“苕尖王”的美名。日前,记者前往孝南区祝站镇堰河村,采访了残疾夫妻李安学和田爱菊的奋斗脱贫故事。

残疾夫妇租地种苕尖

今年50岁的李安学小时候患上小儿麻痹症,从此腿部落下残疾,稍微重点儿的农活都干不了。妻子田爱菊12岁的时候,一次触电事故让她失去了左臂。身体的缺陷让夫妻俩不能像许多同村人一样外出打工,这些年左邻右舍盖起了新楼房,买了轿车,都富起来,他们却只能靠种田清贫度日,还要抚养一双儿女。

2015年,堰河村迎来了精准扶贫工作队,经过民主测评推荐,李安学一家全票通过成为堰河村第一个建卡立档的贫困户。怎么能让李安学一家彻底脱贫?工作队一直在想办法。性格倔强的李安学也一直在思忖如何发家致富,其实他的心里早就有了一个打算。

“我这个人没有技术,加上身体原因,出不了远门,打不了工,只会种田。我种了几十年的田,对土地有感情,也积累了很多种植经验,在这上面做事,我踏实、自信。”李安学说,其实他很早就有通过种菜创业致富的想法,但那时,村里的基础设施没有完善,没有路可通车,地里没有水源,很多时候靠天收。如今,看到村里的农田间通了路,有了水渠,加上有扶贫政策的帮扶,他觉得是到了种菜创业的最好时机。

李安学想租田种菜的想法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2016年12月,由李安学牵头的丰绿蔬菜种植合作社成立了,李安学夫妇总共租种了村里的上百亩土地。

种什么?杨店有桃子、肖港有小葱,“要么不种,要种就要种有点特色的。”李安学心里早就有了主意:种苕尖。他的理由是:本地大面积种植苕尖的人不多,而且苕尖的营养价值丰富,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喜欢。最主要的是其收获期长,每年有好几个月的上市期,市场行情可观,一次种植,多次受益。

种苕尖,本地没有可指导的老师,但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任何问题不再是问题。遇到种植上的难题,好学的李安学就会上网问“度娘”,在网上求教全国各地的苕尖种植户。好学加上勤奋,短短一年时间,李安学种植苕尖大获成功,赢得了“苕尖王”的美名。

绿色苕尖托起致富梦想

目前正是苕尖上市的时节。

6月初的一个早晨,记者走进李安学的蔬菜基地,满目葱绿的苕尖一望无垠,三三两两的游客慕名而来,正在田间体验采摘苕尖的乐趣,李安学和妻子田爱菊则在田里教游客如何采摘又嫩又好吃的苕尖。

“今天一大早,已请人采摘了一万多斤苕尖运往武汉销售了。”李安学起身和记者聊着,脸色黝黑,裤角上沾满了泥。这个勤劳的汉子从凌晨5点一直忙到现在,早饭也没来得及吃一口。

李安学说,现在正是吃苕尖的最好时候,新鲜、嫩才能卖个好价钱。这段日子,他和妻子及工人都是凌晨到田间采摘苕尖,等上万斤苕尖装满了大卡车时,便启程运往武汉各大市场销售。

“好销吗?”记者问到。“销路没问题,我种的苕尖俏得很,到中午采摘的苕尖都卖完了。我算了下,从3月28日采摘第一批苕尖到现在,光苕尖我已经卖了近40万元,还不算空心菜、笕菜等收入呢。”李安学说,他今年种了80亩的苕尖,采摘期可持续到10月份。

苕尖大丰收的背后凝聚着夫妻二人勤劳的汗水。种苕尖是个辛苦活,家里的劳动力少,没有钱请工人,夫妻二人便分工合作,手上的技术活由李安学来做,要肩扛、挑的活则是田爱菊的事。每天天刚亮,夫妻二人便在农田里松土、施肥,天黑才回家,能做的尽量自己做。“现在不得不请人,太忙了。”李安学说,现在每天,他都会请村民来田里打工,高峰期达二三十人,常年在基地做事的有四十多人。

种菜半年后主动退低保

租田种苕尖没多久,李安学又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主动要求取消低保。

说起他取消低保的事情,堰河村党支部书记罗元桥记忆犹新。去年7月,李安学找到他:“罗书记,我想把家里的低保取消了。你看,我种菜有收入了,生活会越来越好,你把低保给比我家还困难的家庭吧!”当时听了李安学的这番话,罗元桥十分感动。“按理说,李安学夫妇俩都是残疾人,虽然种菜有收入,但时间很短,基地还在投入,银行还有贷款,就算要取消低保也不是现在。”罗元桥说道。

对于当初为何主动要求取消低保一事,李安学说:“这是应该的啊,在大家的帮扶下,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当然要把低保这有限的名额让给更需要的人啊!”李安学说,没有扶贫工作队及社会各界的关爱,他的“苕尖梦”根本就无法实现。当初,得知他想创业时,村委会积极出面做村民的工作,帮他流转到上百亩土地;区残联、区农业局为他申请到创业资金。考虑到基地要聘请工人做事,村委会又积极出面联系相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帮他在基地上做了板房,供放农具及工人休息之用。

“人要知恩图报,现在我生活变好了,当然要懂得回报啊!”对于未来的计划,李安学说,由于受资金限制,还有一些地没有建起蔬菜大棚,基地里的有些蔬菜还是靠天在生长,“有了资金会一点一点的投入建立蔬菜大棚。”

四处跑市场让李安学的眼界变得开阔了,也让他有了更多的想法。“我还在用土方法种植,希望以后有到外面考察学习的机会。我希望我家的苕尖能走出湖北省,让更多的人吃到我种的苕尖,到那时,基地再做大一些,让更多的乡亲跟我一起种苕尖脱贫致富,让苕尖成为祝站镇一个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这是李安学的大梦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