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城市的“环卫橙”———孝南区环卫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2020-03-09 09:28   区城管执法局   张子俊、曾志勇、吴进忠

孝南区环卫所是一个年轻的团体,2018年刚刚成立,肩负着孝感主城区四十条主次干道和绝大部分背街小巷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工作任务。孝南区环卫所也是一支老练的队伍,他们中大多数人在环卫战线工作了二三十载,为了这座城市的环卫事业奋斗了大半生。他们每天走在凌晨4点的孝感城的马路上,用勤劳的双手一寸一寸清理城市的“肌肤”,帮助城市完成黎明前的代谢。他们将污秽连同病毒一起带离人们的视野,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安全的埋入地底,每天都给大家一个崭新的开始。疫情暴发以来一个多月的时间,孝南环卫人坚守岗位、不离不弃,始终战斗在抗疫一线。病毒能限制人们的活动空间,但限制不住孝南环卫人“刷新”城市、维护公众健康的决心和勇气。

守住底线,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生活垃圾只要多停留一天,居民就要面对脏乱差的环境一天,各类病毒病菌的扩散风险就会成倍增长。环卫工作没有休息一说,“日产日清”是环卫人不容有失的底线。环卫所的干部职工从春节一开始就没有想过休假,每逢节日都是环卫人最忙的时候。疫情暴发以来,环卫所的全体干部更是全员上阵,清扫、清运、冲洗、消毒,每天工作超过16小时,保持城区环卫工作有序开展,并对医院及菜市场附近增加保洁频度。随着疫情形势日渐严峻,阻断措施也随之升级。许多环卫工人进出小区受阻,到岗困难,环卫所就向主管部门、指挥部、社区反映情况、沟通协调,让更多健康的环卫工人顺利返岗,为城区居民提供更健康的居住生活环境。城区道路封堵隔断日益增多,增加了清扫路面、清运垃圾的路程和难度,环卫所带领环卫工人克服通行不便,用时间换空间,用汗水换清洁,每天清运生活垃圾300余吨,垃圾死角、大件垃圾及时排查清理。城区环卫日常作业标准和质量没有因疫情而降低半分。

筑牢防线,有害垃圾分类处理。

为防止病毒通过垃圾扩散传播,该所坚持分类管理、封闭管理,确保防疫期间城区特殊有害垃圾安全处置。在城区主次干道、人口密集区域设置废弃口罩、手套专用桶690个,在封闭楼栋、集中留观点设置特殊有害垃圾专用桶160个,分门别类集中收集。成立2个有害垃圾清运工作专班,与市环卫中心协同作战,采取“全域覆盖、全域消毒、全域收运、全程密闭处置”的作业方式,定时定点、专车专运,全力保障城区24个非医疗集中留观点有害垃圾收运任务。截止目前,累计处理废弃口罩、医疗废弃物等有害垃圾3.8吨。为了规范清运处置有害垃圾,环卫所所长胡卫华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防疫知识,严格执行环卫作业技术指南、防护措施,科学合理安排垃圾调运,让环卫人的思想与时代接轨,作业向标准看起。许多环卫人为破解特殊有害垃圾处理这一新课题而竭心尽力。“马路主任”曾志勇深入非医疗集中留观点和封闭小区人户摸底排查,带领环卫工人一起到隔离点收集有害生活垃圾。涂良凯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迟迟招不到收运有害垃圾司机的情况下,劝说妻子给自己当司机,夫妻二人主动承担清运有害垃圾这一重任。72名垃圾清运工人每天在城区400余个小区间穿梭,不惧风险,每天及时拖运封闭楼栋生活垃圾,彰显了环卫人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抢占锋线,消毒防护不留盲区。

环卫车辆、中转站、垃圾桶等设施设备每天接触来源复杂的各类垃圾,不能完全排除其中是否有新冠病毒,以及不可计数的其他细菌、病菌。为了防止环卫车辆、设施成为病毒、病菌的污染源、传播源,环卫所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环卫设施、环卫车辆每日消毒工作。白天消毒专班到各站点对进出环卫车辆依次消毒,每天冲洗消毒2600个垃圾桶、277个垃圾箱、120个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晚上物资专班拖运分装消毒剂、配置消毒液,忍着刺鼻的气味,用着简陋的工具将双氧水、次氯酸钠分装进小壶,经常忙到八九点才能吃口饭。为了打好病毒歼灭战,开展全域预防性消毒,2月6日晚21时至次日凌晨5时,该所组织洒水车13辆,电动喷雾小组8个,出动环卫工人32名,对全城全域开展了8小时全覆盖式消毒,给全市居民营造了安全安心的居住环境和舆论氛围。抗疫是持久战、攻坚战,保存好战力才能取得最终胜利。环卫所始终把人员防护作为开展防疫工作的先决条件,每天安排专人对所有环卫工人进行体温测量和健康排查,实行台账管理。根据风险程度,配发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手套等防护物资,安排专人对办公场所实施消毒,0感染、0疑似的成果保持至今。

孝南环卫人用实际行动印证了“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环卫精神,任劳任怨、不怕吃苦,在疫情期间日复一日的工作,把健康的环境留给大众,与各条战线的仁人志士们携手同心,在市民和病毒间筑起一到防护墙,为赢取最后的胜利留下最亮丽的一抹“环卫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