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店中心卫生院治了几天,我的腰腿痛好多了,现在可以坐起来,慢慢走路了。”73岁的戴玉莲老婆婆高兴地说。
戴婆婆是孝南区杨店镇陈集村人,由于年轻时劳累过度,导致颈肩腰腿痛20多年,以前发病时总是扛着,农忙季节还得忍着痛忙田里的活,实在受不了就找村医做做理疗、扎扎针、口服药物缓解一下,加上老人血压高、尿酸高,每年吃药都要花不少钱。前不久老毛病犯了,痛得她坐也坐不得,睡也睡不得,被家人用三轮车送到杨店中心卫生院。理疗科负责人乔燕给老人进行了针灸、中低频等治疗,老人病情明显好转。戴婆婆在杨店中心卫生院治疗一周,总费用一千多元,报销后,她只需自费400多元。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在农村,像戴婆婆这样饱受慢性疼痛折磨的留守老人不少,他们没有能力独自前往城区医院就诊,往往小病扛、大病拖。
为了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孝南区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成立了国医堂,配备了中医专业人才,购置了中医治疗设备,孝感市中医院负责接收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进修,组织了多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定期派专家到基层巡回指导,为基层提供技术支撑。
中医适宜技术下基层,给群众带来了方便,也大大减轻了就医负担。杨店中心卫生院国医堂每天在院病人20多人,主要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面瘫、关节痛、中风后遗症等慢性病人。乔燕介绍,2019年,杨店浐川一位50多岁的大妈,在北京务工时突发面瘫,口眼和鼻梁歪斜,吃饭漏饭,喝水漏水,她急忙到北京的医院自费治疗一万多元没有效果。病人很在意外貌,回杨店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杨店中心卫生院就医,乔燕团队给她用药物、按摩、理疗、针灸治疗30多天,症状基本消失,报销后仅自费600多元,她又高高兴兴地到北京务工去了。
杨店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黎小华介绍,目前国医堂在三楼,利用走廊改建而成,场地狭小,由于该楼房建于上世纪70年代,担心房屋安全,一直不敢动工加装电梯,行动不便的病人上楼治疗难,影响了国医堂业务发展。另一方面,中医药人才短缺也制约着中医药业务的开展,目前,全区乡镇卫生院“国医堂”主要以推拿、按摩等中医适宜技术为主,工作人员多为非中医专业转行而来,普遍缺乏懂理论、能诊断、开中药、做治疗的复合型人才,急切需要多途径、多渠道引进、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