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南】他说:“脱贫了,我还要在乡村振兴中再加劲!”

2021-06-01 10:42   刘胜高  


“老万,在家吗?”5月25日早晨,作为孝感市孝南区妇幼保健院派驻到孝南区肖港镇团结村的驻村工作队长,我带领工作队员吴金安和徐龙两位同志,按以往惯例,到西万湾脱贫户万裕明家入户走访,刚走到他家门外,我们就亲热地喊了起来。

“他到河里捕龙虾去了,可能快要回来。要不你们在屋里坐一会儿,我去喊喊他?”万裕明的妻子邱苏珍在屋里听到我们的声音,一边应着声一边从屋里匆忙走了出来,脸上露出热情的笑。

“不用了,我们直接到河边去找他,你去忙吧。”一听说他在河里捕虾,我们就径直朝河边走去。

来到河边,我们看到万裕明正撸着袖子,扎着裤腿,穿着套鞋站在河边的堤埂上把什么东西朝上拉。

“老万,在干么呢?”我们大声喊着,并迅速向他走去。

“哟,你们来了!我正在收地龙网,看看里面有没有龙虾。”他一边说着,一边继续拉着地龙网。

“捕到了吗?”我们走到跟前时,他已把网拉上来了。

“捕到了。”他一边回答着,一边把捕到的龙虾装进专门的篾篓子里。

我们一看有十多斤,忍不住唏嘘起来了:“哟,还不少呢!能卖100多元吧?“

“是的,可以卖100多元。”

“每天都是这样吗?”

“不一定,不过平均算起来也差不多。”

“一年里可以捕捞多长时间?”

“就这两个月。到了炎热天,龙虾不吃食,就难捕了,其他时间因要做农活也没时间去捕的。”

“一年下来,可以挣到5000元吗?”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可以的。”他很有把握地说。

“搞得不错,好好干!”我们为他感兴,并继续给他鼓劲。

万裕明1971年生,他家因他患有大病于2015年纳入贫困户,全家3口人,他、他妻子及儿子,在各项帮扶措施陆续落实下,他家于2018年脱贫。虽脱贫了,但他一直不满足于现状,一心想着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他曾说:“脱贫只是解决了我的基本愿望,我想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驻村工作队2019年3月入驻以后,针对他家的情况,着重从落实政策和增强内生动力入手,使其日子持续稳定地向好的方向发展。针对万裕明患有肝硬化的情况,工作队建议他定期到医院护肝和复查,保征其病情不再复发,从而落实好医疗上的保障。在民政保障上,稳定其夫妻俩的低保政策,使其440元/月的标准不再降低,同时使其爱人邱苏珍每月50元的残疾补贴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在就业方面,因他儿子年轻,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我们建议他到外务工,每年可以挣到2—3万元的收入。

针对万裕明本人的情况,我们建议他以种植为主,农闲时兼做一些其他的赚钱活路;今年,他从本村流转过来10亩地,再加上他自家原有的承包地,他一共种了15多地的优质稻,预计除去成本,一年可挣1.5万多元;今年他还养了4头牛,如果不出意外,预计可挣1万多元。另外,我们帮助他爱人申请了公益性岗位,每个月可以拿到1仟元的工资。这样算来,他家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能稳定超过2万元,生活的确会比以前更好。

“感谢党和政府给我的温暖,使我家稳定脱贫;也感谢扶贫干部的出谋划策,使我家日子越来越好。我一定把握好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乡村振兴中,努力创造更多的价值,把日子过得更红火!”万裕明很自信地说。

突然,他又想起了什么,说道:“啊,你们今天来得不凑巧,我得趁早把捕捞的虾子拿到集上去卖了,暂时就不陪你们聊家常了,再联系。”说着,他又去忙他的了。

望着他的背影,我们觉得,他的这种不满足反而是件好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我们再携手努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