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岗地”变“聚宝盆”——看美丽乡村如何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

2022-03-16 10:25   孝南区融媒体中心   冯欢 高巧燕 崔夏铭 王绮思 叶红军


百亩养殖、千亩光伏、万亩园林……阳春三月,走进三汊镇东桥村、松柏村等地,熠熠阳光下,千亩光伏发电站,巨大的方形电池板正在使劲吸收太阳光;波光粼粼的石板沟水库正在休养生息,已重现昔日良好生态风光;时值初春,松柏村林汇园林和岭南苗木基地里,树木待吐新绿、鸟儿林间争鸣,岗地面积约占全镇国土总面积的14.5%,大力开发山岗、荒地,栽植各种林果、花木苗木基地面积达万亩,不仅给村镇创收过百万,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这里还有草莓、太空莲、龙虾、鲜鱼水产养殖场……让我们走进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点的东桥村,历届书记任总林长的松柏村等,看看这些村是如何寻求乡村振兴的发展之道的?

党建引领发展

“我们村是三村合并成的,群众有3512人,党员86人,为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我们建强支部‘两委’班子、党员队伍,采用‘大家事大家议’的模式,86名党员全部实现挂牌亮身份做表率,在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上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优化人居环境,大力产业发展,构建出支部党组织领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东桥村也在2019年成为美丽乡村示范点。”三汊镇东桥村党支部书记王顺兵介绍道,东桥村以“党建+产业”为主线,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和脱贫户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八家产业,顺宣太阳能发电、天圆金果、黄桃基地、狮子山林果、湖北科硕睡莲基地,小龙虾基地、大棚蔬菜、草莓采摘等,同时,号召能人回乡创业,吸收喜群服饰、才风科技等公司落户,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近百万元。

守住绿水青山

“石板沟水库位于东桥村的南部,面积500亩,经过这几年环保部门治理,先后取缔关停养猪场,禁止捕捞和养鱼,加上河湖库长制的常态化管理,每天保证都有人在水库上巡查,同时做好巡查日志,对非法捕捞、排放行为及时查处,目前水库水质良好,周边土地受益灌溉面积达1000多亩。”东桥村支部书记王顺兵说道。

据介绍,石板沟水库曾经是三汊镇水质最好的地方,也是众多70后、80后小时候的乐园, 那时水质清澈,饮之甘甜,旁边松林密布,白鹭群飞,简直宛如仙境。后来为了发展经济,水库一度被人承包养鱼,水库周围有人养猪和家禽,水质和周围环境遭到破坏。这几年实施美丽乡村计划后,修身养息,水生态正在恢复。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们村里大部分是丘陵岗地,种植庄稼不合适,很多土地抛荒,农民也没有什么收入,后来我们通过集体商议,决定引进光伏电站建设项目,说干就干,当时发动党员干部跟农户沟通,很快时间就流转土地1600余亩,建设成了现在1000多亩的光伏发电站,现在不仅每年为镇政府交税一百多万元,还可以吸纳当地村民就业,现在光伏发电站已经融入三汊镇东桥村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规划建设中,形成农光互补、综合生产一体化的乡村生态发展新模式,成为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三汊镇东桥村党支部书记王顺兵介绍道。

丘陵岗地居多的松柏村也是积极谋求发展新思路,大力引进果木林业,目前以松柏村延伸开来的园林面积近万亩,有林汇园林、岭南苗木等。

“林汇园林是2010年开始流转土地近千亩,主要种植高端苗木,有日本早樱、晚樱、罗汉松、八月桂、红叶石楠、美国红枫、北美橡树等。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高峰时期用工几百人,长期用工20多人,在2016年被评为孝南区‘城郊森林公园’,每一届区委书记都挂牌任总林长。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又极具观赏价值,早樱盛开时,缤纷如雪,如梦如幻,欢迎大家有空春季来游玩。” 东桥村驻村干部张正义说道。

挖掘人文历史

“东王桥位于三汊镇东桥村,为清代中期建筑。是孝感市为数不多的五孔石拱彩虹桥,呈正南北向,中间高两端稍低,全长46.3米,桥面宽5.6米;中间的桥孔径为5.5米,桥墩均用红砂岩石和青石错缝平砌,桥面中间是青色条石铺就,石灰砂浆挂缝,两边是红褐色麻石,为防止车辆货物的重压导致桥面松动走样,麻石与麻石之间均已铸铁铆钉链接。在水运发达的年代,这座桥曾是三汊埠镇人们去往祝站、闵集的必经之路,历经历史的风霜,桥面上深深的车辙痕迹清晰可见。2014年6月,该桥被湖北省文物局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桥。2019年,由于自然因素,该桥出现部分坍塌,上级政府拨付资金一百多万元,对该桥进行修缮。在修缮东王桥的过程中,从河底淤泥中捞起一对石象。石象蹲坐在连体石座上,高一米左右,通身红褐色,质地为红沙石。石像雕刻形神兼备,憨态可掬。目前,石象真迹保存在省博物馆,桥面石像为一比一复制的原型。”三汊镇文化站站长张正义说道。

不仅要守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规划先行,合理规划乡村发展,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力量,共同谋划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将农民的“荒岗地”转变为致富兴业的“聚宝盆”,让农民变富、农村变美、农业兴旺,才能推动乡村振兴走实走远。

乡村的美不只是外在美,更要美在发展。昔日光秃秃的荒岗地,如今被大片光伏电板、苗木果林覆盖,待到四月春光灿漫时,看大地披新绿,游走在繁花盛开、绿叶茂密的林果基地,欣赏灿烂阳光下,石板沟水库碧波荡漾、东王桥游人如织、光伏电板映人如画、村湾乡道干净整洁……原来家乡的美景就在身边!

孝感市委一号文件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定‘三农’基本盘,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持续实施‘功能镇区、和美乡村、实力产业’三项行动,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确保农业稳产保供、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以‘三农’工作成效为‘打造副中心、争当排头兵’贡献力量。”这是我市“三农”工作的主线。

孝南区将贯彻落实一号文件内容,全面提升镇区和农村发展水平,让“镇区功能更完善更强劲、乡村环境更和谐更美丽、产业发展更有特色更具实力”,努力把乡镇打造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着力推动乡镇在“南城突起、两带支撑、孝汉融合、多点发力”的区域发展布局中形成重要增长点,加快“建设新节点、挺进一梯队、谱写新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