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孝南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服务保障机制,持续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为孝南高质量发展聚才融智赋能。
创优环境“筑巢”。 在专题调研、学习借鉴外地先进做法基础上,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人才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对引进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名师名医名家、乡村振兴人才、高校毕业生等五类人才,明确资金扶持、成长晋升、个人奖励、生活补贴、配套服务等11条21项激励措施,全方位、多层次优化人才服务政策体系。深化做实“我为人才办实事”活动,建立健全“澴川英才卡”、人才服务专员和党委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在子女就学、配偶安置、职称评审、住房保障、健康疗养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为人才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区政府列支2000余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保障激励措施落实落地,设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200万元,实行重大人才项目实报实销,全力保障人才服务支出。
广纳贤才“引凤”。抢抓全市2022年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工作契机,区委人才办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积极对接、争取支持。采取“线上+线下”“校园定向引进+社会公开招录”相结合方式广泛宣传动员,吸引人才立业孝南。线上向省内外17所高校发布人才引进公告,线下分3批次赴武汉大学等7所省内部属高校精准宣介,成功签约35人。同时,统筹全区事业单位岗位需求,在政府官网、各大招聘平台面向社区公开招录,共吸引924人报名参考,考录比例创历史新高。通过“双管齐下”招引,今年全区共吸纳各类急需紧缺人才95名,其中本科生35名、硕士研究生58名、博士研究生2名,数量、质量均创历史之最,将极大改善全区人才队伍层次结构和专业水平,为高质量发展聚才融智。
搭建平台“育苗”。着眼于人才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助推人才茁壮成长。统筹实施名师、名医、名家、名匠等工程,先后创建52个人才工作室,充分发挥领衔专家在教学研究、技能攻关、带徒传技等方面作用,形成一批人才梯队。积极开展第三届“科技成果转化优秀团队”、第七届“拔尖人才”评选和“才聚澴川”系列活动,支持鼓励各类人才或创新团队参加市级“澴川创新创业人才计划”评选和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与武汉音乐学院教务处、艺术实践处签订校地人才合作协议,搭建人才互动交流平台。启动孝南区乡村振兴学院和澴川社会治理学院建设,着力培育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人才,激发基层人才活力。
深耕细作“赋能”。坚持把“第一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引擎”,赋能孝感“主城崛起”。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支持鼓励各方面人才创新创业。先后创建5家省级校企研发中心、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引导人才潜心钻研,推出更多科创成果。其中汤俭民香稻育种团队先后培育出水稻新品种24个,荣获第二届湖北改革奖;维达公司建成造纸数字化生产与智能仓储管理平台,荣获第三届湖北改革奖。孝南区连续11年获评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优秀单位,被列为全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单位、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