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能纳凉、渴了有水喝、累了能歇脚,三伏天里,走进“零工驿站”俨然成了该地灵活就业人员、大学生等群体找零工、寻兼职的新风尚。
瞧,时不时有用工者、务工人员走进孝南区城南沙沟片区“零工驿站”咨询、登记,“零工驿站”当起了“月老”、“红娘”,用工、务工双方如有意向,即可选一处茶几展开洽谈,实现了用工信息和求职意向精准对接,有效匹配。“真的感谢家门口的零工驿站,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就业平台和岗位。”陈先生热情的和我们打招呼。通过“零工驿站”他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室内环境整洁、清凉舒爽,大屏滚动播放各类用工、招工、零聘信息,柜台上有免费的招工、招聘信息登记、职业信息推介、创业就业指导等公益性服务;在驿站内侯工的人员有无线网络、充电端口、纯净饮水和食品加热设备,侯工时可以避免风吹日晒之苦,随时可以泡上茶水、吃上热饭,保持手机电量满格。
近日,孝南区财政局副局长王昭、总会计师刘进军在走访“零工驿站”时,对“零工驿站”的运行模式和做法表示充分认可及肯定。
“打零工”是就业困难群体的重要就业途径,也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需要。但是由于零工供需“临时、零散、灵活”的特性,供需撮合一般采取“守株待兔”碰运气的模式。双方往往集聚在街头巷口,冬冷夏热、暴晒雨淋不可避免;候工者往往身体疲惫无处休息、饥肠辘辘只能冷水就干粮充饥。由于供求信息不集中,双方撮合成交也比较困难、缺乏保障,容易引发焦躁情绪。
孝南区财政局领导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心系群众和企业,主动做好联企纾困稳主体工作,积极协调区人社局,自去年底开始积极谋划,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并投入资金40余万元,建立“零工驿站”5处。其中使用面积200余平方的沙沟片区“零工驿站”于2022年6月17日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有力有效解了民忧,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随后,孝南区财政局一行到孝南区创业孵化基地了解到,园区成立以来共入孵创业团队115个,累计吸纳就业达2000余人,年营业额达1000余万元。基地入孵的创业团队,由孵化基地安排导师开展创业指导,从工商登记、法律财税、市场开拓等角度开展辅导,极力促进团队创业计划落地,辅助初创团队跨出创业“第一步”。区财政局每年投入180余万元,通过兑现培训补贴、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水电租补贴、孵化园“以奖代补”补贴等,尽力为团队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近年来,创业园还吸纳了更多的返乡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入孵,也有越来越多的创业团队从基地“毕业”,有效地助推了孝南“双创”工作的发展。
面对“零工驿站”和创业孵化基地提出的请求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多予以支持,孝南区财政局分管领导表示会结合财政职能和当前政策,整合资源,局内股室通力配合,做好相关资金保障,抓好资金使用绩效,全力落实政策,解决资金难题,促进“零工驿站”和创业孵化基地发展壮大。
孝南区财政局将继续践行“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要求,把财政业务工作同实践活动有效融合。针对就业工作多层次、按需求精准发力。一是落实培训和技能提升补贴、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和一次性补贴、鼓励开设见习岗位、落实第二批企业“稳岗返还”政策等举措,鼓励市场主体稳住就业岗位、吸纳新增就业;二是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力争开展技能培训4800人次、启动惠及我区约10000名群众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继续困难群众、高校毕业生、返乡人员创业落实补贴;三是积极支持就业中介服务,继续协助人社部门办好线上及线下招聘、岗位对接工作,落实“零工驿站”的运营经费、给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跨区域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补助,为孝南区“稳增长、稳就业、保市场主体”工作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