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区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工作要求,扎实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帮扶活动。区农业农村局动员全体党员干部“到田间地头、进车间库房、走遍千家万户”,发出了“有困难不要怕,请您给我打电话”的倡议,对服务对象公开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坚持24小时开机处理问题和诉求。
一是深入基层察实情,形成了“三个清单”。局党组把深入基层作为“三农”党员干部本职工作,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即:领导干部对全区所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涉农市场主体实行包联“全覆盖”,不留死角;一般党员干部对包保脱贫户实行“一对一下”结对帮扶“全覆盖”。全局党员干部下沉基层走访包保对象981人次(涉农主体841人次、村组140人次),查找发现问题185个、现场解决问题61个,汇总上报问题124个,其中:脱贫户民生问题19个、涉农主体生产经营问题105个,将上报问题迅速梳理形成了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效果清单,并按要求报送工作进展。截至目前,已解决各类问题106个,其中:解决包保脱贫户生活困难、就医就业等民生问题17个,解决涉农企业生产经营问题89个。
二是千方百计解民忧,办成一批“暖民心”实事。局党组坚持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身入心至,对发现的问题主动认领,切实把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①妥善解决征地补偿问题。为支持全区招商工作,我局将二级单位(水稻原种场棉花分场)耕地交付东山头办事处征收用于工业园区开发,但征地拆迁补偿事宜成了种植户“急、难、愁、盼”的事,局党组分管负责人带领水稻原种场一班人,没日没夜入户走访、摸排,先后集中协商16次、个别座谈50余次、入户上门100余次、电话沟通上1000次。他们用实际行动和真诚付出赢得了广大种植户的理解和信任,妥善解决了征地补偿这个“老大难”问题,16户种植户按政策如愿分到还建房、24户曾经种植户也得到合理补偿。征地拆迁工作始终在和谐的氛围中顺利开展,整个过程无一例群体上访事件、无一例阻扰施工问题发生。②积极化解矛盾隐患。为妥善解决野猪湖养殖场改制后8名事业编制留任人员身份问题,局主要负责人迅速将有关情况报区专题会议研究,本着尊重历史、解决问题的原则,局党组迅速落实区专题会议精神,成立工作专班,积极组织转岗申请、培训等相关事宜,目前已妥善解决了野猪湖养殖场8名干部身份问题。③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以“五清一改”为抓手,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重点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和黑臭水体治理,新建农村户厕600余个,整改“问题厕所”2000余个。以107国道、黄孝路沿线9个村为重点,投资800余万元打造全市“和美乡村”示范村,结合“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盘活耕地资源近5000亩。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发放《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禁渔宣传资料2.6万份,在禁捕的“两湖”保护区和府河、瀤河、沦河周边设置宣传牌180余处,悬挂横幅300余条,长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是联企纾困稳主体,精准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成立落实惠企政策工作专班,真心实意为涉农主体排忧解难,帮助农业经营主体挺过去、活下来、发展好。①大力宣传《孝南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黄金“36”条)。落实新认定的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政策,全区30家涉农企业兑付奖励资金260万元;对2021年乡村振兴“三项行动”拉练获奖3家企业进行奖补,兑付奖补资金30万元。②为涉农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已为全区29家农业经营主体出具担保贷款函、贷款金额3659万元;积极争取农业贷款贴息,组织10家省级龙头企业申报贷款贴息380万元。③高效推进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精心策划编制项目,争取中省项目13个、争资1.33亿元;精准实施粮食(水稻)种植结构调整项目,通过采购和发放农药、化肥等形式,有效解决54户种植大户因成本上涨导致资金短缺问题。④巩固产业项目扶贫成果。调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第一批备案(出库)项目182个,其中:产业发展项目68个、涉及衔接资金2376.4万元,占中省衔接资金63.13%。
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局将结合学习宣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联企纾困稳主体,对问题清单实行动态调整和项目化管理,能立即解决的困难迅速解决,需党组会研究的尽快形成解决结论,对该局职责范围不能解决的问题,按程序上报区领导研究解决,切实巩固实践活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