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孝南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贯彻省市区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需求。截至目前,66个项目实现“五证齐发”,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
一是做足加法,扣紧政企“责任链”。项目签约时,明确将“五证齐发”纳入政企双方合同文本,将进场施工作为时间标志,促进项目快投产、快达效。项目落地后,把容积率1.2以上、投资100万元/亩以上、亩均税收10万元以上、环保达标作为“四必备项”,把当年投资、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纳统作为“四加分项”,对通过的项目优先保障要素,优先“五证齐发”。
二是做实减法,再造审批“流程图”。印发《推进“五证齐发”工作实施方案》,从政策源头上减流程、减环节、减时间,为产业项目提前投产提供明确操作程序。采取对上争取、对外购买、对内挖潜等多种方式,提前储备用地指标,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变多头受理为一窗受理,从线下会审改为网上集中会审,把申请材料由原32份减少至12份,办结时限由原41天压缩至签订出让合同当天完成。
三是做优乘法,聚力赋能“网上办”。充分发挥“互联网+”乘数效应,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小切口激发大活力。全面推行“五证齐发”、“多测合一”、“九门联动”等创新举措。分期投入1500万元,搭建“自然资源政务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创新探索“一码管地”新模式,促进全过程业务审批、全方位辅助决策、全流程监督监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不见面审批和办证服务。
四是做对除法,当好贴心“店小二”。以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优化发展环境,全方位、全维度推动项目落地发展。对纳入“五证齐发”的项目,建立项目包保联系机制,选派属地、系统内业务骨干担任双“项目秘书”,自项目签约之日起,提前开展各阶段调研、审核、审查等预审工作,代办“五证”所需相关手续。定期梳理“五证齐发”项目建设信息,一周一会商,加强进度督导和跟踪服务,动员“项目秘书”靠前解决项目建设“中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