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点里的“小冷”成长记

2022-09-28 09:44   孝南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左军

“老冷,谢谢你这几天忙前忙后地为我们服务,辛苦了。”近日,刚从孝南区某酒店解除隔离的肖爹爹感激地说到。

而他口中的“老冷”,是孝南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派驻到该酒店隔离点工作的年轻干部冷秉卓,27岁。本轮疫情发生时,了解到单位正在组建工作专班进驻酒店隔离点,冷秉卓第一时间报名,“我虽然还不是党员,但我也想为抗击疫情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从9月6日进驻该酒店隔离点以来,他主动承担起信息报送、后勤管理等任务,没事的时候还兼职隔离群众的服务员,成功用真心和汗水换得了大家的信任,也完成了点长口中“小冷”到隔离群众心中“老冷”的转变。

一次善意的角色扮演

“同志,我们是派出所民警,根据疫情防控的规定,请不要随意离开隔离房间,更严禁出现‘串门’情况,若是造成疫情扩散,我们将追究你们的法律责任。”

从9月8日第一批隔离人员送来以后,“小冷”进驻的隔离点已陆续接纳了10批225名隔离人员。由于同批次隔离人员大多是邻里街坊,彼此熟悉,加上对疫情防控重视度不够,部分隔离群众刚住进来时还偶尔存在“串门”行为,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也收效甚微。

为此,“小冷”提了一个好办法,“群众最听警察的话,不如我们假扮一下民警来巡查,提醒他们不要随意离开房间。”

说干就干,征得领导同意后,“小冷”迅速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区,逐一提醒群众严守隔离规定,在“小冷”的善意提醒下,隔离点再未发生“串门”现象。

“作为隔离点的工作人员,看到群众平平安安地回家,就是我们最大的期盼。”

半个小时的耐心劝解

“为什么他们可以走我们不能走,是不是要我抱着孩子跳下去,你们才肯放我回家……”9月21日晚,已经独自带着三岁孩子隔离5天的江女士情绪突然激动了起来。

在几个工作人员劝解无效后,“小冷”自告奋勇地接起电话。原来,由于同楼层其他人已经可以正常解除隔离,而自己却不能,加之孩子不断哭闹,江女士才情绪失控地说出了过激的话。

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小冷”明白,江女士只是需要一个情绪的宣泄口,于是耐心地在电话里不断安抚她,经过半个小时的倾诉,江女士的情况终于稳定下来。安抚其情绪之后,“小冷”不忘给江女士的小孩送了他最喜欢喝的纯牛奶。

“小冷,谢谢你,你的表现有时候真的不像只有20多岁的小年轻,倒像个成熟稳重的‘老冷’一样。”在小孩喝了牛奶不哭闹以后,江女士幽默地说。就这样,“老冷”的称呼也慢慢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在隔离点里流行起来。

深夜一点的守候

“我每周一和周四要去医院做透析。”9月16日,刚进隔离点的黄女士打电话向“老冷”反映。对此,“老冷”迅速根据《隔离人员就医需求应急预案》,联系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调度救护车将黄女士“点对点”转运至定点收治医院。

做完透析返回隔离点已是凌晨一点,但心系黄女士安危的“老冷”仍等候在隔离点门口。

“她刚做完透析,小心她晕倒。”听到医生告知,一直未脱下防护服的“老冷”马上上前搀扶,直到把黄女士安然送回房间后,才放下心来。了解到黄女士的家庭情况后,“老冷”又自掏腰包为其捐助了一些费用。

“老冷”表示,“隔离点作为疫情防控的前沿堡垒,接收了来自不同街道社区、不同生活习惯的隔离人员。如何消除他们的焦虑,让他们保持身心健康,安稳地度过隔离期,是我们的日常必修课。只有将群众的健康时刻放在心上,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