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浐川村的“民心梯”到刘砦村的“生态塘”,近日,孝南区杨店镇接连发生两件暖心事:老党员带头、乡亲齐动手,让陡峭塘坡变成安全石阶;村干部驻守、机械连轴转,让淤臭水塘化作灌溉清泉。平凡场景里,凝聚的是共建共治的合力,映照的是党群同心的温度。
党群连心筑“民心梯”:浐川村庙家塘旧貌换新颜
在杨店镇浐川村周家湾,村里的庙家塘整治好后,岸边坡陡路滑,大伙儿去塘边干活总不方便。退休老党员杨贵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己带着工具就上了阵,还扯着大嗓门喊:“政府把塘修好了,咱们自己也得出把力!”
这话一喊,立马有十几位乡亲响应,自发组成了“义务施工队”。六十多岁的杨贵舟顶着大太阳,又是量尺寸又是搬石头,满头大汗也不歇着。乡亲们你一锤我一凿,没几天就把陡峭的塘坡改成了五级青石台阶。现在妇女们去洗衣裳站稳当了,种地浇水的老汉也不用怕摔跤,连娃们在塘边玩都安全多了。
杨贵舟摸着修好的石阶笑得合不拢嘴:“我这党员身份可退不了休!能给乡亲们办点实事,比啥都强。”这台阶不光是方便了干活,更把党群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如今这“民心梯”就立在塘边,也修在了大伙儿的心坎上。
村干部带头清“生态塘”:刘砦村榨屋岗一举双得惠农美环境
杨店镇刘砦村榨屋岗水塘治理工程于8月14日正式启动。该塘多年无人管护,杂草疯长,水体呈墨绿色,底部淤积了半米厚的腐臭黑泥,既影响村容,又成卫生死角。
施工迅速铺开,两台大功率抽水泵昼夜运转,24小时将塘水排空;挖掘机随后进场,彻底清走黑泥和杂草。村干部全程驻守指挥,确保不留死角。
清淤过程中,村委会着眼长远,发现水塘的潜在价值。随着水质改善,村里科学利用原有排水路径,把较清的塘水引入周边地块进行灌溉试验,既验证了治理成效,又为未来利用塘水灌溉周边农田和菜地开辟了可行通道。
三天集中攻坚后,工程顺利完工,共外运淤泥五车。一亩见方的水面恢复整洁,蓄水深度达三米,蓄水量和水质同步提升,为周边农田提供稳定水源,村民后顾之忧得以解除。水塘旧貌换新颜,水体透亮,昔日脏乱差一去不返,村湾环境和村容村貌显著提升,也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此次治理不仅根除环境顽疾,更赋予水塘新生,使其成为兼具灌溉功能与生态景观的乡村新亮点,为刘砦村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打下坚实基础。
一条石阶,连通脚下安全与党群深情;一泓清水,照见环境治理与民生实惠。浐川与刘砦的生动实践再次印证: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办,把乡村的难题当作课题解,就能让“共建共享”从口号变成触手可及的幸福场景,在孝南大地持续铺展家园新图景。
通讯员:李芬 孙雨涵
来源:孝南区融媒体中心
一审:徐琛
二审:刘琦
三审:罗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