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针对外出务工难现象,由孝南区人社局牵头对各乡镇、场、街的外出务工人员信息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联系,详细调查了解当地疫情,精准掌握用工企业复产时间、人员安排等细节,通过点对点、联姻、兜底等“三个一批”的精准就业扶贫模式,参与全区脱贫攻坚大会战。
1.“点对点”输送一批。2020年春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共交通停运,全区劳动者滞留家中无法返岗。肖港镇贫困户杨思琦是家里的顶梁柱,3月初,他的公司逐步开始复工,多次催促他尽快上岗。3月16日晚,当区人社局组织“点对点”专车返岗复工的消息传来后,肖港镇人社中心第一时间通知他乘车返岗,并全额免去500元交通费用。返回广州后,他每月收入达1.4万元。2020年3月17日以来,区人社部门在全省首批启动“点对点”返岗复工专车,通过多途径输送,组织大巴112车次,向深圳、东莞、杭州等劳务聚集地输送3089人,符合补贴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乘坐“点对点”专车费用全免,保障了外出就业贫困人员及时到岗。
2.“联姻”介绍一批。孝南区新铺镇贫困人员赵冬涛今年57岁,原在西安配钥匙、打零工,家庭年收入10000多元,2019年因妻子患有宫颈癌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回西安工作,生活失去来源。区人社局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后,迅速与本地的米秀食品企业联系,4月14日安排他到公司面试,该企业同意赵冬涛上岗,月收入3000余元。为实现全区有就业意愿贫困人员就业,区人社局建立就业扶贫闭环工作机制,对辖区乡镇企业、种养殖大户、特色龙头企业等广泛进行就业优惠政策宣传,就地就近推荐147名贫困人员就业。
3.“兜底”保障一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一批贫困劳动力出现无法外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现象。2020年5月,区人社局两名干部在入户时了解到,新铺镇贫困户彭琴是一名聋哑人,原在一家电子厂打工,2020年春节前辞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她难以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得知其生活困难,且孩子在家上网课需要照顾,区人社局分析个人劳动能力状况,为其安排村保洁员公益性岗位,缓解了其生活压力。2020年,区人社局与区扶贫办联合行文,增设一批保洁保绿、基层公共服务、生态养护等公益性岗位,安置无法外出务工贫困人员就业,岗位补贴提高到1000元/月。对于年龄超过上限的贫困人员放宽年龄限制,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全方位兜底安置,2020年全区共开发精准扶贫公益性岗位820个,落实公岗补贴743.02万元。
到2020年底,已外出务工贫困人员达6943人,较上年同比增长16.65%,实现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就业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