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风送香气,暑热觅清凉。7月18日,孝感市创建办联合孝南区 、市高新区创建办组织省市区媒体采访团,一起走进城市创建中的“先行片区”孝南区书院街道,在盛夏之际实地感受新型社区的创建成效。
光明社区:石榴花开澴河岸 共同缔造新光明
三面环水小桃源,一片美景在光明。地处城区西门外澴水河与老澴河的夹角区的光明社区,家家户户推窗可见绿草芳香,远眺河口大桥自然生态风光,近观老澴河公园精致人工美景。光明社区西止于澴东大堤,北依老澴河,处于老澴河改造片区的最西端,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为了一方静谧的“小绿洲”,城外的“小桃源”。



“过去的光明跟现在不能比,以前居住在狭窄的河道上,房屋拥挤,环境脏乱,现在变身城郊‘世外仙居’,连我家亲戚都说‘你们搬到了一个有水有景的花园’里。”光明社区的搬迁户杨先生自豪地说,亲戚年纪大了,来他家住了些日子,白天去小区共享健身房锻炼,夜晚逛家门口的老澴河公园和夜市,走时还恋恋不舍地说,在他家“睡得安稳、玩得安逸。”“石榴花”寓意民族团结,“朵期提”在回语里代表着兄弟情谊。在光明社区,处处可见红石榴的图案,这是社区根据辖区内少数民族杂居的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将家门口的公园建成“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在相应区域内设置民族互动科普区、民族休闲打卡区、建设红石榴主题民族文化宣传栏、民族特色景观座椅,成立红石榴驿站、荆楚红石榴舞蹈队,改编少数民族《花儿与少年》歌曲建成2公里民族团结进步长廊风情线,让各族群众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得宜居”的转变。



疫情期间,少数民族与社区干群共同抗疫,现在,他们一起参与社区的“共同缔造”,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社区‘爱心超市’陈列着他们捐献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衣帽、饰品等。七月的骄阳中,老澴河公园的“民族团结同心林”里,560棵石榴树硕果累累,那是社区干部和回族群众一起种植的,象征着大家像石榴籽那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回族群众亲切称社区干部为他们的“朵斯提”。澴河公园岸边的2公里民族团结进步长廊风情线,处处景点有创意、步步景观促和谐,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云梦、大悟、应城等其他兄弟县市都来参观学习。这方景美和谐的光明“小桃源”,正在成长为民族一家亲的美好“大观园”。
城西社区:“城西大妈”志愿红 擦亮孝亲新家园
“和‘城西大妈’一起搭呀搭,搭起孝亲家园新标杆,搭起文明孝感新典范……”走进城西社区党群服务大厅,“未来社区 孝亲家园”八个闪亮大字在映入眼帘,左侧的电子屏上,身穿红色志愿服的“城西大妈”宣传片格外引人注目。
在城西社区,最为出圈的莫过于“城西大妈”。30多人的“城西大妈”巾帼志愿服务队,是由退休党员、“五老”志愿者、居民群众组成,她们充分利用“人不生地也熟”的优势,以“唠嗑串门”的方法掌握辖区情况,积极参与政策宣传、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等各项社区治理工作,行走在辖区的各个角落。以前的城西三巷半空各种线缆错综复杂,犹如一张“蜘蛛网”,不仅有碍景观,还存在安全隐患。在居民的呼吁声中,杂乱无章的“蜘蛛网”被埋入地下,全面美化道路街景,进一步助力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哪里有积水,哪里有矛盾纠纷,哪儿就有‘城西大妈’,良好的环境要共同维护,这不仅是为了创建美好家园,更是我们社区孝亲作风的优良传承。”“城西大妈”志愿服务队队长丁凤华表示,作为一名老党员,退休后能发挥余热,带领广大姐妹为社区“共同缔造”奉献微薄之力,感到“蛮有价值感”。
自“姐妹共建·幸福家园”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城西社区积极引导广大妇女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群策群力组织大家参加各项活动。“城西大妈”志愿服务队通过入户宣传,圆满完成“两癌”免费筛查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幼儿园小朋友们讲述“孝廉文化润童心”,在开蒙启智润童心的同时,让志愿精神进万家。


城西社区搬迁新建后,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打造“孝亲社区”为目标,把标准化建设与创先争优活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有机结合,成立“老年大学学习点”“城西大妈志愿服务队”“零工驿站”等阵地,使辖区党员发挥作用有了“平台”、群众性娱乐有了“阵地”,群众监督有了“标准”。在社区的澴川书房,居民不仅可以就地阅读琳琅满目的书籍,还可以通过扫码下载图书,在家里细细品读;集五子棋、象棋、跳棋等各项棋类于一体的电子棋台,时常能吸引年龄相仿的孩子对持博弈;二楼的多功能活动大厅,可以开展广场舞、 器乐、书画等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教育活动,以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感染人凝聚人,营造了社区浓厚的文化氛围。
通讯员:冯欢 高巧燕
来源:孝南区融媒体中心
一审:李杉杉 二审:刘立 三审:黄桂红
